为了区别于传统的舞台剧和歌剧,称之为话剧。话剧文学常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植到中国的外国戏剧样式,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近10年来,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地相继出现了新文艺剧院、进化集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协等一批新剧种,上演了《热血》、《共和国万岁》、《社会时钟》等剧目,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1,形式美。能否欣赏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是区分内外业的标准之一。以表演为例。首先,我知道国剧表演中肢体动作的词汇,也不想问演员表演的这类问题:他在干什么?其次,了解戏曲程式化动作的组合规律,即知道如何表演“文法”,演员为什么要这么做;三、了解身体动作的舞蹈美,包括节奏美、变形美、夸张美、含蓄美等。,并感受演员这样做的利弊。
当然,戏曲精神价值涉及的其他方面也需要在欣赏中加强。2.和谐的节奏。节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非常重要。剧本,导演的构思,音乐,表演都有自己内在的节奏。节奏不等于速度。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节奏包括“一拍三度”。“一拍”是拍子(板眼),“三度”是速度(速度)、力度(力度)、幅度(大小、释放)。演员的内心节奏也要靠编程技术来固定。3.写意。
2、 话剧文学常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植到中国的外国戏剧风格。为了区别于传统的舞台剧和歌剧,称之为话剧。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新剧时期:1906年,受日本“新派”戏剧的启发,留日学生曾小谷和李叔同组织了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同年,王中生等人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为“话剧在中国”的开篇。
近10年来,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地相继出现了新文艺剧院、进化集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协等一批新剧种,上演了《热血》、《共和国万岁》、《社会时钟》等剧目,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美剧热时期: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特别重视新剧激发人的意识的力量,推崇易卜生的社会剧。
文章TAG:话剧 剧院 杭州 雷雨 首届 首届杭州剧院话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