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独脚戏: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一带,以吴语方言演出,一般由一人或两三人演出,生动滑稽,是一种新型的传统曲艺曲种,兴起于上海,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上海的戏曲剧种是什么,1、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2、上海说唱: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是解放后在独脚戏的“唱派”基础上,吸收苏州弹词的说表技巧逐步发展形成。3、浦东说书:发源于上海浦东,流布于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又称钹子书、沪书、农民书等。浦东说书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施公案》、《包公》等。4、独脚戏: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一带,以吴语方言演出,一般由一人或两三人演出,生动滑稽,是一种新型的传统曲艺曲种。5、滑稽戏:上海一带的地方戏剧剧种之一,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吴语地区。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
2、上海的戏剧是什么泸剧沪剧属江、浙、长江三角洲吴语地区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因上海简称沪,故名沪剧。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沪剧源出太湖流域的吴淞江及黄浦江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在长期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为说唱形式的滩簧调,到清道光年间,已有上手(男角)、下手(女角,由男子装扮)操胡琴,击响板,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后又发展成由三个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操乐器伴奏的“同场戏”,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滩簧,称作本地滩簧,简名“本滩”。辛亥革命前后,本滩进入游艺场,1914年,邵文滨、施兰亭、丁少兰等发起组织“振新集”,从事本滩改良,易名为“申曲”,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
文章TAG:话剧 演出 上海